今天是:

治疗痹症思想
来源:关中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 作者:关中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03-25 09:59:52
保护视力色:
A A A

4治疗痹症思想

4.1补肾益气法治疗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与膝关节软骨完整性受损有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组证候群。其发病率与年龄、肥胖、损伤等重密切相关。中医多称之为“膝痹病”。李堪印从医几十年的过程中,将骨与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关节疾病,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尤其重视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李堪印在诊治过程中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重视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给予预防措施,并通过辨病、辨证与辨位相结合,由此建立了痹症“三辨”诊治思路,指出该病病位在于筋骨,本于脏腑,标于腠理,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气血不足证、痰瘀互结证、寒湿痹阻证、湿热流注证型,分别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散寒除湿、清热利湿法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维持关节正常生理活动度为主,临床效果显著。李堪印将膝痹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发病时患者继发滑膜炎以患膝关节红、肿、热、痛为主,从中医角度考虑本症系因外感诸邪,关节劳伤、血运受阻、水湿停聚而致关节积液所致。外邪入里化热,与湿邪相搏,而成湿热之症。所以在临床中多以“利湿清热法”治疗该病,为院内制剂清热除痹颗粒研发提供了理论、疗效依据。李堪印根据该病老年患病率高、且以慢性为主的发病特点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提出了“补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为之后研发新药蠲痹胶囊提供了理论、疗效依据。

4.2预防为先、整局兼顾法治疗项痹病(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等原因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李堪印认为颈椎病发病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客于筋脉,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经络。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重浊,导致颈项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其内因是慢性劳损及元气不充,正气亏虚。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感风寒湿邪是其发病之始因,倡导以预防为先、整局兼顾、以“三辨”结合的整体诊治策略,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葛根汤加减治疗颈型颈椎病,并自拟八味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药内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随证加减,机动灵活,疗效喜人。在临床上李教授经常配合使用针灸、牵引、封闭、理疗等方法辅助治疗。并提倡对眩晕严重的患者后期应嘱托其正确的头颈姿势和功能锻炼,达到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4.3运用中药调节阴阳-免疫法治疗尪痹病(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的、以四肢大关节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为病理表现,以髋、脊柱等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炎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目前,现代医学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李堪印教授认为“阴平阳秘”是健康的象征,阴阳失调,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制,而免疫功能的亢进或低下以及阴阳的盛衰都会使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李教授在历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及体会,另辟蹊径,开创性地将阴阳的盛衰和免疫功能的平衡相结合后应运到本病的诊治中,化繁从简,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概括为阴虚、阳虚两种证型。同时认为与之相对应的则就是机体免疫功能亢进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两种病态表现,提出了运用中药调节阴阳-免疫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治法。所以在临床诊治本病以调和阴阳,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为主,在恢复阴平阳秘平衡状态的同时使机 体的免疫功能也趋于稳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根据对近百例患者临床观察随访结果,发现此治法能更为有效的减轻病患的痛苦,延缓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进程。

(2020.3.22来稿,文/余红超)

地址:咸阳市渭阳西路副2号 乘公交车11路、16路、18路、20路、23路、35路、36路、56路到陕中附院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留所有权利
邮编:712000 陕ICP备16013358号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