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辨思想
2.1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对中医骨伤科亦不例外。李堪印在几十年从医的过程中提出“中医骨伤科疾病同内科疾病不同,病邪所侵犯的脏器较特殊,病变部位不同,程度不同,病位亦不相同”,因为不论骨折、脱位、筋伤、骨关节疾病等,相当部分病例临床证候、症状类似,但从病损的部位、累及的脏腑、病变深浅却各不相同。李堪印在临证过程中将四诊(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及现代医学辅助检查部分,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根据证进行论治(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临床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李堪印的骨伤科辨证特点:骨伤科疾病涵盖了“伤”和“病”两大部分。在骨科日常应诊中大多医家认为伤比病多,而损伤又分为骨骼关节、软骨、筋腱、筋膜、脉络(包括周围神经与血管)等结构,因此在损伤中出现了骨折与伤筋两大部分。
2.2辨病施治
对疾病认识上,李堪印在辨证、辨位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如影像学、病理学、检验学等异常重视并加以很好的应用。所谓辨病,李堪印认为对于骨伤科患者除了掌握疾病的证候,如虚实、寒热、阴阳、表里、气血、筋骨脏腑经络、脉络等,疾病的病位外,更重要的是疾病的性质、对人体结构病理等要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去将疾病检查清楚,如对一个较长时间患腰部疼痛的患者,李堪印不是光轻易的问诊与查体,而是详询病史、精确完整的查体、再结合现代医学,如X线片、CT、MRI,甚至ECT等检查手段,是肿瘤、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生理性椎弓根峡部不连、椎体滑脱、强直性脊柱炎等诊断到病,又如对于一个长时间患反复持续性膝关节肿痛的中老年患者,X线片示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变,经过长时间治疗效果不佳,李堪印提示大家要进一步检查,如CT、MRI、穿刺活检、关节镜诊断,以防肿瘤类疾病、骨关节结核、特殊的滑膜炎等漏诊,再如对一个病程虽短,无明显原因,突然感到脊柱区或腰背剧痛的患者,夜痛加重,体能消耗大的患者,一定要详询病史,认真查体,利用现代医学检查方法,绝不可漏缺,查出原始病灶最后诊断。
辨别清楚患者疾病的性质后,李堪印倡导要客观地、务实的去选择治疗方法。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特别谨慎,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解决的,要按实际情况去治疗,如有转移的疼痛当选用西药止痛,效果可靠,绝不选用中药或其他方法。该手术的一定要手术,该用其他现代医学手段解决的,要按照实际情况去治疗,李堪印反复强调千万不要漏诊、误诊,更不能误诊。
2.3辨位施治
李堪印认为骨伤科疾病只讲辨证,辨病,难以作出确切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因为不论骨折、脱位、筋伤,就各自的临床症状而言,基本相同,但从病损的位置、病变的深浅看,却是各式各样。因此,不提辨位,就抓不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所谓辨位,一是辨别人体损伤的部位,二是辨别筋骨经脉错乱的位置。施法则是根据人体损伤的不同部位及移位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法,使损伤的筋骨脉络仍复于旧,使瘀血消散,或骨折对位,从而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只有抓住病位的要害作出的诊断,才是实质性的诊断。只有诊断确切,才能根据病损的具体情况,施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目的;辨位施法是辨证施治理论补充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符合骨伤科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辨位施法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上既符合现代解剖学观点,又是中医传统理论的延伸。提出了骨伤科疾病在诊断上要分型、分类,又指导了治疗上应施行不同的、多样的方法,辨位施法理论的提出,有可能会为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指明一点方向,有可能会为中医骨伤专业的弘扬光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筋伤病的辨位施法除骨折而外,对于脊柱伤病,李堪印亦强调辨位施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施以相应治疗手法,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20.3.22来稿,文/余红超)
地址:咸阳市渭阳西路副2号 乘公交车11路、16路、18路、20路、23路、35路、36路、56路到陕中附院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留所有权利
邮编:712000 陕ICP备16013358号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134号